近年来,胡尔勒镇以坚持抓实农村精神文明创建为载体,以建设最美乡村为目标,培育农村文明新风尚,着力打造“五张名片”,全面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,让群众共享发展成果。2019年,胡尔勒镇被评为区级文明村镇。
“四美”彰显新发展,打造“美丽乡村”名片。以建设“美丽乡村”为抓手,高起点定位,高标准谋划,建设“宜居宜业宜游”民俗新村。美在村屯。注重民族特色和乡土味道,保留民俗风貌,加快建设村庄美、生活美、风尚美的美好家园。目前所辖10个嘎查全部建有幼儿园、卫生室、文化广场。美在环境。按照“五清五化五有”标准,充分发动群众积极性,完善村规民约,促进文明素质提升,在嘎查推行“物业管理”模式,村民房前屋后实行“门前四包”,营造干净整洁宜居环境,初步实现“整治常态化,管理长效化”焕亮村容村貌。美在产业。充分发挥庭院经济小规模、大群体优势,支持群众发展庭院种植、庭院养殖。群众养殖笨鸡3万余只、笨猪1万余口,种植果树4万余株,种植中药材500亩、蘑菇30亩;年改良大小畜2.5万余只,提升自我发展能力。美在生活。镇嘎查两级便民服务中心、广播电视入户率、卫生室、农村社会保障政策落实率100%,群众办事方便,村民用手机、学电脑、买汽车已成为一种生活常态,生活的幸福感安全感逐年上升。
胡尔勒镇查干珠日和嘎查北山木栈道
“四化”弘扬主旋律,打造“文明村镇”名片。以文明村镇创建为重要载体,文明村镇形成品牌。创评程序规范化。严格按照“文明村镇创建”标准,达到“部署、落实、措施、载体、活动”五有要求。创评活动常态化。积极开展“文明村镇”、“十星级文明户”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,截止目前,全镇有区级文明村镇3个,盟级文明村1个,旗级文明村6个,“十星级文明户”全覆盖。志愿者服务常态化。结合新时代农牧民素质提升工程,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所(站)广泛开展志愿服务活动迎合“节日”等开展主题活动百余次,倡导“好心、好人、好事、好风气”。党群共建同步化。坚持党建带团建、党群共建,推动城乡精神文明建设协调发展。2021年,全镇党员干部包村包户联系到各嘎查,为群众办实事500余件,得到了群众极大认可。
“四进”传递正能量,打造“思想道德”名片。以思想道德建设为重要形式,凝聚正能量、传递好声音。道德模范典型宣讲进嘎查。开展“身边人讲身边事”“农家讲堂”“道德讲堂”等常态化的典型宣传教育,从实际出发,区分层次、区分对象,突出思想共建和精神互助,深入各嘎查开展专场巡讲20余场,1000多人现场聆听。道德讲堂活动进嘎查。广泛开展各种形式、各具特色的道德宣传教育,组织邀请“双百佳、十星级文明户、文明家庭、道德模范、扎赉特旗好人”到各嘎查开展道德讲堂活动巡讲活动,引导农民见贤思齐、学习先进。道德讲堂建设进嘎查。各嘎查(社区)依托党建直通车、文化活动室等场所建设“道德讲堂”,每季度至少开展一次活动。目前已建成镇嘎查两级道德讲堂11个,示范点3个,开展活动近30余次,参与群众3000多人。公益广告宣传进乡村。利用擎天柱、文化墙、板报等形式,张贴了各类公益广告和提示牌,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字等内容的学习宣传,引导村民崇德尚善。
胡尔勒镇理论学习轻骑兵
“四有”搭建服务台,打造“文化惠民”名片。以文化惠民作为重要内容,推进农村文化大发展大繁荣。有阵地。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。目前,已建成镇综合文化站1个、体育管1个,嘎查(社区)文化活动室、文化书屋实现全覆盖,文化小广场12个,让群众活动有场所。有队伍。挖掘民俗文化资源,扶持文化大户,发展农村文化产业。近年来,镇里活跃着老年体协、文艺协会、广播舞爱好者等多支民间文艺团队,培养文艺骨干80余人,打造文化示范户20余户。有活动。利用重要节庆日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,以文化人,以镇嘎查的小舞台、小讲堂、小广场为载体,开展先进文化进农家、群众广场文化、农村节日民俗文化等活动,用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唱道德、赞好人、传文明,让农民群众乐起来、美起来,脑袋充实起来。今年,组织活动60余场次,参与群众3000余人次,营造了邻里和睦、村庄和谐的良好氛围。有管理。坚持”建、管、用”并重原则,制定了“人员、职责、监督、考核”的“四位一体”嘎查公共文体设施长效管理机制,确保设施良好、活动正常、服务到位、群众满意。
“四重”倡导新风尚,打造“俭约乡村”名片。以“俭约乡村”建设为有效载体,“文明餐桌”等活动广泛开展。重俭约,变虚工为实活。广泛征求群众意见,确定了水、电、钱、粮、地,婚、丧、寿、生、迁等内容作为各户俭约统计项目,帮农户理财,让农户互比。今年以来,办理红白喜事30余次,节约资金约20余万元。重宣传,变被动为主动。采取党员包户、老党员忆苦思甜、学习传统美德教育等形式广泛宣传,节俭文化进村入户,“讲排比阔”人人反对,勤俭节约成为村民共识。重结合,变单一为多样。与基层党组织建设、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有效结合。充分发挥村组主导、群众主体作用,全民动员勤俭节约、孝老爱亲、发展产业。开展“十星级文明户”评比和“最美家庭”评选活动,促进乡风文明。重活动,变行动为习惯。广泛开展“文明餐桌”、“文明农民”、“文明家庭”和“好儿媳”“最美家庭”评选等活动,促进乡风文明。(胥永跃)